第856章 新楚朝土崩瓦解,徐凤年神游仙界(2)_雪中悍刀行(全集)
笔趣阁 > 雪中悍刀行(全集) > 第856章 新楚朝土崩瓦解,徐凤年神游仙界(2)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56章 新楚朝土崩瓦解,徐凤年神游仙界(2)

  今天的朝会,再不复之前的君臣相宜春风和睦了,多数大殿位置靠后的官员都偷偷仰起脖子,打量着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的中书令大人,试图从这位为官履历厚重程度堪称当今天下第一人的老人脸上看出些端倪。但是很可惜,老人除了没有像以前那样身体微微后倾靠在椅背上,而是竭力正襟危坐之外,就没有任何异样表情。相比如履薄冰的众多文官,朝堂上本就稀松零落的武臣就比较镇定。在大楚官场一帆风顺的何太盛已经失踪,家眷不是没有打探过消息,甚至都去了靠山宋家那边登门拜访,可是宋府大门紧闭。昨夜另外一位手握兵权的副统领也没有回家,不过好歹还算有点消息从皇城内传出去,大抵还不至于丢官下狱。不管怎么说,京城内和京畿军伍的武将官职,上得了台面的座椅,数来数去就那二十来把,一下子少了两把,自然意味着很多人可以顺势往前挪挪,是好事。

  现在当官当得更大些,哪怕将来有一天换了坐龙椅的人,西楚的官帽子哪怕一文不值了,可终究换成护身符或是保命符的可能性就更大啊,否则比如一个大白菜烂大街的六部员外郎,谁会当回事?真要秋后算账,脑袋上的官帽子不够大,身价不够高,那就是说砍掉就砍掉的,人家卢升象、吴重轩甚至完全不用跟太安城赵室天子或者是刑部打声招呼。

  本该司礼监掌印太监出声高呼“有事启奏”了,但是这名本该春风得意的大宦官板着脸,根本没有开口的迹象。

  大楚女帝坐在那里,以往总给人略显坐立不安感觉的她,这一刻显得极其高高在上,就像是一个因为治理天下多年而积威深重的君王。

  她直接开门见山说道:“自朕登基以来,听你们说了太多的话,今天你们就听朕说话,不用你们说什么。”

  已经有人开始缩脖子咽口水,以至所有人都忘了在大殿中跪下。

  刚好站在吏部尚书袁善弘身后的吏部侍郎,因为视线低敛,恰巧就看到尚书大人的双腿在颤抖。这还是那个被誉为“席上清谈冠绝江左”的袁莲花吗,还是那个总能在庙堂上意气风发,甚至胆敢向前线主将谢西陲发难的吏部天官吗?

  中原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姜姒俯瞰那帮文武百官,一屋子的高冠黄紫,大门之外,更有一些个跪下后才发现应该起身才合群的官员,他们满脸茫然地望向大殿内,望着她,然后在她的视线下迅速低下头去。

  她沉声道:“御林军副统领何太盛死罪伏诛,原副统领顾遂改任京畿南军的副将。”

  何太盛死了。

  虽然朝堂上位置靠前的重臣高官循着蛛丝马迹已经有些揣测,但真正听到这个消息后还是满脸惊讶和恐惧,难免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觉。不是何太盛这个莽夫的生死如何重要,而是那意味着权倾大楚朝野的宋家真的倒塌了。

  既然连一门三公卿的宋阀都彻底失势了,那么这座朝堂上有谁能够“长命百岁”?最可怕的是与宋家向来交好的中书令大人,似乎对此毫不奇怪,依然没有睁开眼。比起宋家稍逊一筹的顾家,仍是在大楚版图根深蒂固的庞然大物。原副统领顾遂就是当今门下省右仆射顾鞅的嫡长孙,只不过顾家饱受诟病的是顾遂的长辈,顾家长房二房里有三人已经在离阳仕途攀爬多年,只不过在江南道那边仕途不顺,而且这次西楚复国,三名官帽子只有芝麻绿豆大小的顾家子弟竟然没有一人愿意落叶归根,甚至很快就给家族写了绝交信,在顾鞅的亲自主持下也将三人从族谱上除名。当时很多官员都把顾家的家丑当成笑话看待,等到离阳大军四线围剿而来,所有人都恍然大悟。

  听到长房长孙只是平调为京畿南军副将,顾鞅低着头看不清表情。

  但是年轻皇帝紧接而来的那句话不亚于耳畔惊雷。

  “门下省左仆射宋文凤,赐死。”

  刚刚如释重负的顾鞅吓了一跳,如果把“左”字改成右字?他在惊骇的同时不得不扪心自问,如果真是点名自己要死,他顾鞅该怎么办,整个家族该怎么办?

  面面相觑后,马上就有一名享誉朝野的从三品文臣走出队列,手捧玉笏低头沉声道:“微臣斗胆询问陛下,为何陛下要赐死宋大人?!又问,宋大人死罪为何?”

  在近乎无礼的两问之后,这名跟宋阀数代皆有姻亲关系的大臣干脆就抬起头,盯着皇帝陛下的脸庞,继续问道:“微臣最后还有一问,先帝曾对宋家赐下丹书铁券,公开许诺宋家世世代代可与大楚姜氏共享天下!”

  在这名大臣的公然抗旨后,朝堂上几乎所有官员都开始使劲点头,愤慨神色溢于言表。

  他向前踏出一步,根本不管自己刚刚才说过“最后一问”,很快就有第四问,大义凛然道:“敢问陛下,难道陛下不是出身我大楚姜氏,否则怎敢违背先帝?!如果微臣没有记错,凭借那道丹书铁券,宋家子弟能够免死四次之多!”

  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留心中书令孙希济是睁眼还是闭眼了。

  坐在椅子上的老人干枯的双手抓住椅沿,呼吸困难。

  大楚皇帝姜姒没有丝毫慌张,似笑非笑:“先帝钦赐的丹书铁券?朕当然记得,但是你们大概都不记得了,太祖曾言只要犯下谋逆大罪,一概处死!”

  那名大臣错愕片刻后,竟是哈哈大笑,环顾四周,疯癫一般:“可笑可笑,大楚三百二十年悠长国祚,从无获赐丹书铁券而处死的臣子,不承想我辈何其幸运,侥幸遇见了如此大开先河的皇帝陛下!”

  只见这位以风度儒雅著称于世的翰林学士,突然高高抬起那块玉笏,狠狠砸在大殿地面上,玉顿时摔得粉碎,其声如龙凤哀鸣。

  吓得几乎所有人一颤的翰林学士朗声道:“这般臣子,不做也罢!”

  然而就在他转身离开大殿的时候,已是油尽灯枯之年的老太师孙希济一拍椅沿,高声怒喝道:“成何体统!李长吉,就算你要挂印辞官,也应该等到朝会结束才可离开大殿,否则你就自己直奔诏狱大牢!不用刑部审问!”

  翰林学士愣在当场,重重冷哼一声,虽然夷然不惧,但终究还是没有走出大殿,而是大摇大摆地走回朝臣班列。

  有了李长吉做出头鸟,素来信奉袖里藏刀但务必面子上一团和气的文武百官,只觉得各自的腰杆子直了几分。那个年轻女皇帝莫名其妙地丧心病狂,也开始有点像个自娱自乐的笑话。

  对啊,满朝文武,背后是那么多不管天下王朝兴衰都春风吹又生的豪阀世族,只要咱们同气连枝,难道当真怕你一个没有了曹长卿撑腰的年轻女子?而且看情形,老太师对她的疯狂举措,只是在隐忍,并非支持。

  姜姒瞥了眼那个如同沙场百胜将军的翰林院学士,冷笑道:“李长吉,朕听说你自称古今文章,你都不用看,只在鼻端定优劣?”

  就在李长吉恼羞成怒要出声辩驳的时候,有一位原本对李长吉最是腹诽质疑的同辈文坛清流名士,门下省右散骑常侍程文羽出人意料地走出班列,连玉笏也不再捧起,单手拎着,笑道:“李大人的诗文,我大楚士林虽不是全无异议,但陛下可知晓就连离阳的宋家老夫子,也曾亲口评点为‘行文如沙场猛将点兵,鏖战不休,亦如酷吏办案,推勘到底,从严而不从宽,虽稍有偏颇中正之义,却足可谓极有劲道’!陛下,李大人为官治政的本事高低且不去说,可这文章嘛……”

  程文羽虽然没有说出最后半句,但是言下之意已经很清楚,李长吉的学识文章,绝不是你姜姒可以评头论足的。

  更耐人寻味的不在于这点读书人司空见惯的冷嘲热讽,当然了,一位庙堂臣子直面君王并且对其冷嘲热讽,历史上肯定不乏铁骨铮铮之人,但肯定不多,程文羽此番壮举,还是十分值得称道的,也许以后就要流芳千古了,被后代史官大书特书。除此之外,其实真正可以咀嚼的是程文羽为文坛死对头的仗义执言,这说明且不说其他官员,最不济依附宋家那棵参天大树的李长吉已经不再是孤军奋战。程文羽身后的两大世族,都被他强行拉上了宋家那艘本该已经沉入广陵江的大船。这可不是什么锦上添花,而是无比结实地帮着暗室点灯啊。

  随着程文羽出列,有不少屁股不干净而担惊受怕的官员,嘴角泛起了会心的笑意。

  很快就有后排官员跟着出列,只不过既没有李长吉的豪气干云,也没有程文羽的高风亮节,他只是战战兢兢地跟皇帝陛下建言,宋家毕竟是大楚三百年砥柱,两国大战如火如荼,此时问罪宋家,会冷了前线将士的心。

  姜姒无动于衷。

  孙希济转头望向这位年轻皇帝,有痛惜有祈求。

  痛惜的是她不该对大楚这个重症病人,突然下如此猛药。祈求的是希望她不要意气用事。一国之君,治理朝政,可以绵里藏针手腕阴柔,可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可以故意培植朝中党争以求平衡,甚至可以私下觉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句狗屁不通的话,但唯独不能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不可以成为满朝文武的公敌。毕竟洪水滔天之际,同舟共济之人,恰恰就是朝堂上的那些黄紫公卿。若是你坐龙椅之人,到头来竟是身陷“舟中之人皆敌国”的境地,那就真要改朝换代了啊!

  孙希济嘴唇颤抖,老人已经无力高声说话,只能用好似喃喃自语的低微声音重复道:“陛下三思,陛下三思啊……”

  姜姒面无表情道:“哦?那个晚节不保的宋家老夫子这么说过?朕没听说过,朕只听曹长卿说你李长吉只有满纸匠气,半斤几两的才子气清逸气皆是欠奉。”

  李长吉和程文羽这两位在大楚士林呼风唤雨的文豪,几乎同时如遭雷击,不知如何作答。

  曹长卿。

  他始终是大楚地位最超然的那个人。从他奉旨入宫成为棋待诏的时候起,就是西楚最得意之人了。李密在棋盘上输给了他,叶白夔笑称“我大楚沙场有你便可无我”,被誉为无所不知的杂学宗师汤嘉禾,更是对人说“我有不知事便问曹长卿”。

  大楚山河完整之际,是如此。大楚成为西楚之后,更是如此。

  突然,豪阀出身的大楚京城禁军副将宋景德,好像自言自语,不轻不重说了一句:“危难之际,敢问曹长卿何在?”

  无人注意的孙希济听到这句话后,颓然靠在椅背上。老人闭上眼睛,气息细微。

  满朝文武,那些公卿重臣俱是冷笑不止,那些位置靠后的官员则噤若寒蝉。

  姜姒欲言又止,她满腔怒火却无法说。

  她突然走下龙椅,走到那把椅子前,蹲下身,轻轻握住老人连颤抖都那般无力的干枯手掌。孙希济已经说不出话,竭力睁开眼睛,眼神只有一个长辈看待家中晚辈的怜惜和慈祥。

  她想要说话,想要说一声对不起。但是老人用尽最后的精气神,微微摇头。老人似乎是想笑着跟她说,你做得已经很好了,不要愧疚,不用愧疚。在昔年曾是中原正统的大楚王朝,这个缓缓闭眼的老人,二十岁时便志得意满,功过荣辱六十年,一切已无言。

  老人闭眼后,那只长满老人斑而无肉的干枯手掌,好像推了一下这位女皇帝,好像想要把她推出去,推出这座乌烟瘴气的庙堂,推出很远,远到那个西北塞外。

  满朝文武,看到这幕后,一个个心思复杂。

  有一声轻轻的咳嗽,轻轻地在所有人头顶响起。除了猛然起身抬头的皇帝姜姒,所有人都没有察觉。她看到一个原本躺在大梁上睡觉的年轻男人,坐起身后,对她笑。

  本来哪怕是舟中之人皆敌国,她也觉得不怎么委屈,她也不怕他们图穷匕见,但是不知为何,看到他后,她觉得自己受到了天大的委屈。

  她知道自己不讲理,其实从来都是她比他不讲理很多很多。

  可她就是想在他面前,让他知道她很委屈。

  她喜欢他,所以她才不要跟他讲理。

  他喜欢她,所以他必须要跟她讲理。

  这样的道理,没有道理可讲。

  她流着泪,但是又涨红了脸,有些羞涩,低下头还不够,还要转过头,不敢看他。

  下一刻,所有人同时呆若木鸡。

  不是因为皇帝陛下的古怪举动,而是一个腰佩战刀的年轻人从头顶飘落在了大楚皇帝的身边。他一只手温柔地放在她的脑袋上,一只手轻轻按住刀柄,面对他们所有人,面对大殿内外的大楚文武百官,笑着说道:“曹长卿不在,我徐凤年在。”

  大殿之上,针落有声。

  中书省平章政事唐师,在孙希济合眼辞世后,他就属于大楚庙堂上资历最老的官员了,这位老者一直在先前那场闹剧中选择袖手旁观。槐阴唐氏并非春秋十大豪阀之一,兴起于大楚开国,鼎盛于大楚鼎盛之时,衰落于大楚末年,可以说槐阴唐氏才是真正与大楚姜氏共富贵同患难的家族。大楚覆灭后,唐家无一人进入离阳官场,西楚复国后,唐家又是第一拨响应曹长卿的家族之一。虽然唐师和孙希济的政见不合属于路人皆知,但属于真正的君子之争,各有结党,从无倾轧。唐师恐怕是朝堂上最早注意到孙希济灯火将熄的官员,那个时候,唐师没有丝毫快意,倒像是有个吵了一辈子架却没有打过架的恶邻,突然有天搬走了,反而有些寂寞。

  老人没有去看皇帝陛下,只是死死盯着那个传说中的年轻藩王,坦然问道:“北凉王没有在昨日离开我大楚京城?今日大驾光临,是为杀人而来,博取平叛首功?”

  不等徐凤年答话,老人抬臂用玉笏指了指自己的脑袋,笑道:“若是如此,不妨从我唐师杀起。大楚中书省平章政事,从一品,想必我这颗脑袋还有些分量吧。”

  很快就有武臣大步踏出,正是先前那个说出“敢问曹长卿何在”的魁梧男子,朗声笑道:“世人都说北凉王武功绝顶,那么大楚武将中就从我赵云颢杀起!希望北凉王不要嫌弃我这个大楚镇南将军,官身不够显赫!”

  大楚可亡国,可亡于离阳大军,唯独不能再亡于徐家之手!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64.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64.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