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好大的房子(求收藏求票)_一枪刺回大唐
笔趣阁 > 一枪刺回大唐 > 第70章:好大的房子(求收藏求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0章:好大的房子(求收藏求票)

  虽然很遗憾没有进行,但众人对于同袍们相处的欢乐气氛,却都是很满意。

  宋通随即再请段晏,安排发放其它元旦赏赐;每人柑橘五个、柿子五个、胶牙糖十块……。

  众人又是说笑声一片,却猛然间听到门口处,传来一人的大声说道:“这样能够尽兴么?!”

  随着这声大呼,众人看去后,立即一起起身施礼。

  崔希逸满面春风地走了进来,身后有几名兵士,将两个大酒瓮分别抬了进来。

  众人口中欢呼不已,段晏等人再忙着启封酒瓮,为众人分酒。

  崔希逸在宋通和阿史那博恒中间坐了下来,再笑着说道:“崔某虽然薪俸尚可,但也时常捐资寺庙道观,又有家室拖累,因此剩余财帛也是不多。但诸位一贯辛劳,今日又逢元旦佳节,崔某怎能不略作心意表示?”

  随后,他就对司户、司仓、司礼等参曹说道:“崔某缗钱不多,就拿出十绢。请几位将其兑换成缗钱,分与在场的人。为众人佳节添个欢乐!”

  众人听罢,一时无语:这并非是嫌崔希逸吝啬,而恰恰相反。众人都知道他一向廉洁,一家人,包括仆婢的吃用,全部来自朝廷发放的俸料。

  而且,笃信佛教的他,更还时常将家财捐出给寺庙,这也是人尽皆知的事。

  此时他说拿出十绢,大致就是五千多文缗钱。在场的二十几名侍卫,人均可分得二百多文。

  以凉州此时的米面价格,大约是每斗十二文。这些缗钱,能够换来一石多粮米——按照朝廷发放的限额,这是一个士兵一个多月的口粮了。

  况且,大唐因为缗钱需用量很大。平日里,众人是很难见到,更别说直接使用缗钱了。

  崔希逸见场面冷清,不由得暗叹一声,再说道:“诸位莫嫌崔某财力小。对于财缗,某只认为可用之,却不可成为其奴从。”

  段晏听罢,眼眶发红着拱手施礼说道:“大使,段某一时被贪心蒙蔽心智,日后定当改悔!”

  曹世宇见状,也连忙拱手谢罪。

  看看二人,崔希逸慨叹一声后说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日后只要记得真心省悟,彻底改悔就好。”

  说着,他转头对宋通说道:“某听说,他们二人欠下同袍许多债务。宋傔史改日将那份借据给我,”

  说着,他再看向段晏、曹世宇,继续说道:“他们的债务,崔某今日就替他们偿还。”

  崔希逸的话一出口,段晏、曹世宇连番推拒。但见崔希逸已通告司户参曹,将那笔债务转接过去,这二人立刻俯身拜礼。

  崔希逸伸手示意他们起身,再打量着这两个暗自抹泪的年轻人,只是略微叹了口气。

  宋通笑着劝说道:“大使也说今日应该欢乐,就不必多加伤慨。”

  崔希逸点头称是,随即笑道:“崔某甚是喜爱王摩诘的诗作,今日就略唱《青雀歌》一首,为诸位饮酒助兴!”

  众人听了,顿时欢呼声四起。

  待场面安静,崔希逸以筷著敲击着桌案,缓缓唱道:“青雀翅羽短,未能远食玉山禾。犹胜黄雀争上下,唧唧空仓复若何。”

  这首短诗,大意是说个人要有远大抱负,而不要被自以为的眼前利益阻滞。

  随着崔希逸歌唱数遍而止,在场的胡汉诸族兵士动容之余,纷纷鼓掌喝彩。

  这首歌,通过陈晖的解读,在场的人也就知道,这是崔希逸对众人殷切的寄语。

  段晏再三拜礼后,动情地说道:“大使,某还做厩丞,已是格外开恩与器重。段某也知道,这是要某戴罪立功的,日后必会小心谨慎从事!”

  曹世宇紧跟着说道:“大使,曹某前去牧马监,定会安心军务,不敢再有他念。”

  崔希逸看着二人,再鼓励一番后,就笑着对众人说道:“今天酒饭尚可么?”

  “可!”众人连忙作答。

  崔希逸却摇头说道:“崔某知道诸位是给足了面皮。某却以为,菜蔬过少,是也不是?”

  众人呵呵笑着,不好意思答话。

  崔希逸笑了笑,也是难为情地说道:“菜蔬能够储存到冬日里,本就不多。又逢佳节,价格也高得吓人。因此,诸位再是抱怨,崔某也是无能为力。”

  众人见他说得诙谐,不禁都是大笑。

  崔希逸却转头看向宋通,再对众人说道:“宋傔史倒说有妙法,可以使春夏之菜蔬,端来寒冬之盆盘。是也不是?”

  宋通也就拱手笑道:“大使,元旦这几天过去,我立刻带人去城郊实验!”

  “好!”崔希逸端起面前酒碗,继续说道,“宋傔史不仅军务精熟,更还要为百姓造福。崔某当敬酒与你!”

  宋通不敢接受,就端起酒碗致意后,邀请众人共饮。

  元旦的七天假期已过,曹世宇拿着牒符,自行前往焉支山的牧马监报道,去做牧丁。宋通带着众人将他送出城外,不住地说着关切、嘱托的话。

  曹世宇连连施礼道谢,表示一定安心做事,不敢再稍有疏忽。

  送他走后,宋通再安排陈晖先回去天雷场,照看日常事务;再令阿史那博恒等人,也照常在军府内番值。

  随后,宋通就立刻找来相关人员,去到郊外开始搭建暖棚。

  模仿着新时代新农村的模样,在他的安排下,由竹竿搭成的拱形暖棚支架,留好两边的进出口。再于内里立上木桩支撑。

  一座硕大的暖棚,已然稳稳地安放在了菜地里。

  随后,他再命人先把白色的绢布,铺在竹架上。那些连接在一起的毡垫,依次覆盖其上,用绳索捆扎好。

  土地已然在寒冷天气里冻硬,宋通指导着众人,在各个暖棚架里,点起几盆炭火,将内部的温度升高。

  唐代,当然没有温度计使用。又因为生产琉璃的工艺,还未传到内境,宋通想要制作出温度计也是不能。

  对于暖棚内温度的控制,宋通就采取手部测温的方式,进行大致估量。

  屈起手指,以外侧肌肤触摸土地。首先肯定会得到寒凉的感觉,但如果稍后能够感知到微温,这就是大约二十度左右的温度。

  这是其一,另外还可以用体感测温。比如穿着军袍而不是绵袍,在暖棚架里觉得很舒适,这就大致在18°至20°左右。这个温度,就可以开展反季蔬菜的种植了。

  将这些测温方式,逐一教会参与劳作的人。众人再走去另外的十来个暖棚架,一一进行温度的感知、测量。

  宋通走出暖棚架,看向四周的景象,心中很是自豪。

  “好大的房子!”一人的赞叹声,远远地传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64.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64.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