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升职_一枪刺回大唐
笔趣阁 > 一枪刺回大唐 > 第121章:升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1章:升职

  宋通接过牒书,查阅后对众人说道:“诸位继续操忙,宋某去过之后,随即返回!”

  众人齐声应诺之后,陈晖却是笑个不停。

  宋通诧异地问道:“何故发笑?”

  陈晖看他一眼,笑得更加放肆起来。宋通正要恼怒,却见他已笑着开口说道:“召你回去,其它的事陈七不敢说,但是你与崔三娘子的亲迎礼,却是耽误不得的!”

  他的话一出口,众人都反应过来,一起站起身来,笑着拱手向宋通施礼祝贺。

  恍然大悟过来,宋通连忙起身施礼道谢不停。

  但毕竟军府牒书是召回有军务,宋通不敢耽搁。也知道现在的军情很是紧张,他吩咐了众人严令兵士们继续熟悉火器的性能之后,就快步走出大堂。

  嵬飞猿跑去牵过赤影,把马缰绳递给宋通之后,开口问道:“嵬某既为侍卫,愿伴行宋军使回去凉州!”

  接过马缰绳,宋通翻身上去马背,再笑着对嵬飞猿说道:“实不相瞒,你既然来到天雷场,就不能随意外出了。宋某自己回去即可!”

  说罢,他两腿一夹马腹,就奔出了天雷场。

  一溜烟尘散去,嵬飞猿望着宋通的背影,拱手肃立道别。

  回到凉州城内,宋通将马匹交去马厩后,与阿史那博恒等众位同袍打过招呼后,就快步走去军府大堂。

  堂内已有众多官将,和崔希逸一起聚在沙盘边商议着军情。见到宋通赶回,崔希逸连忙招手示意他近前查看。

  见到沙盘内,祁连山模型的南面,已经插满了唐蕃双方的小旗,宋通低声说道:“沿着清海西部的唐蕃边境线,已经是剑拔弩张的气氛了。”

  围在旁边的官将们,神情都很严肃。听到宋通的话,众人就带着或是担忧,或是急切的语气,纷纷地说了起来。

  主张继续和议的人,还是不停劝告说要忍耐得住;

  更多的人,因为不久前的大胜而鼓舞,接连说着各自的主张。

  有的说要立即进击吐蕃,将他们的嚣张气焰,再次打压下去;有的说应该暂时避开他们的锋芒,坚守阵地;还有的更为机智,结合着以上观点,说是正面予以试探性进攻,两翼绕行到吐蕃的侧面进行真正的打击。

  听着众人的建议,崔希逸频频点头之余,再看向宋通。

  查看了唐蕃双方漫长的对峙阵线,宋通一时没有发言。许久,在崔希逸的开口询问下,他还是静默了一会儿,才拱手回道:“大使,开战与否,目前非比当初赵惠琮等人的矫诏威迫。现在,宋某以为,只须严防死守,与蕃方进行书牒往来,借以拖延开战时刻。”

  众人听了,不禁觉得有些意外。因为宋通最早就是主张进攻吐蕃,并且还亲自带队出击,并获得了接连大胜的。现在,他这样说,也就难怪众人疑惑了。

  看看众人的神情,宋通正色说道:“宋某与诸位一样,岂是惧怕蕃方?但是,”

  说着,他轻叹一声,再无奈地说道:“今时非比当初。赵惠琮虽然矫诏逼迫我等发兵,但毕竟是他口传了所谓谕旨。现在,我们没有获得陛下及朝廷发来的明确指令,蕃方也并未主动进攻到唐境之内,我们不能轻易发兵,以免招致朝内不同意见的人的抨击。”

  众人听罢,也都是慨叹不已:的确是,如果轻易发兵,不能获胜当然就是众矢之的、罪责难逃。即便是获胜,也有可能是战而无功。

  崔希逸也点头说道:“嗯。此次出击吐蕃,虽然获得大胜,也还未从长安传回明确消息。基于此,的确不能再贸然出击了。”

  听到崔希逸的话,主张和议的官将,立刻连声附议;主张立刻开战的,也只好不再焦急劝说发兵。

  既然暂时没有决议,崔希逸正要宣布众人散去,却有一名兵士疾速赶来报道:“朝廷来牒!”

  众人听罢,再见到兵士手持的书牒很多,知道必有许多重要内容。但众人并不敢过于凑近观看,只得退在一边,怀着焦急的心情,等待着崔希逸查阅后宣布。

  崔希逸坐回椅中,逐一打开各类书牒查阅着。许久,他才看罢,神情已经显得很是激动,许久没有发言。

  众人虽然不知道书牒内容,但眼见到都是黄麻纸书写。这就说明,这些都是朝廷的重要公文。

  虽然还是不敢妄自开口询问,众人也更是把急切的眼神,一齐看向崔希逸。

  许久,崔希逸站起身来,手举着公文,大声说道:“朝廷认可我们三月份攻击吐蕃的战斗,并且再由吏部另行发牒:所有参战的文武官将,均加官一级!”

  在场众人听罢,稍愣之后,立刻欢欣鼓舞。大堂内,随即就是一片欢声笑语。

  压在众人心头的大石块,终于落了地。朝廷不仅认可了此次行军,更还正式地进行每人的赏擢,怎能不令众人开心万分!

  稍待众人平静,崔希逸再看向宋通说道:“宋六通作战英勇,立下大功。受到朝廷额外重视,理所应当——官越三级!原有职务和诸番大使、火器营兵马使均不变,职衔由正七品下、致果副尉,擢为从六品上、振武校尉!另加奉议郎之职,以节度使府书记职务,参佐凉州军务!”

  众人听罢,因为这次大战,是宋通不断出谋划策,并且亲自带兵获得大胜的。若是没有宋通的英武果决,也就不可能有连续的两次大胜。

  因此,现场不仅没有一人对他大幅升级而嫉妒、质疑,更还有对他受到的晋级并未格外突出,而表示遗憾的。

  这是因为,当初宋通在与崔希逸的三女订婚时,曾经受到众人的暗自揶揄。当时,宋通淡定地说以后会有大礼奉上。果不其然,这才没过多久,不仅崔希逸得到了勋官的封赏,就连军府的一众官将,也都各自获得升职。

  对于众人的拱手道贺,宋通连忙一一还礼,口中不断地谦辞着。

  唐代官员的升任与否,按照正常流程说,需要考察官员的日常重点工作是否做得完好,思想品德及其言行、才干是否一致,近期的突出贡献等三项。

  如果可以确认,就由吏部进行面试,称为目检;接下来就是笔试,称为书判。合格后,吏部将档案转去门下省。门下省审定,称为过官,之后转回吏部。

  吏部再确认该名官员的合适职衔,呈报皇帝,称为团奏。予以确认后,再由吏部奉旨授官:以黄麻纸将官员的详细信息写好、交付,这就是官员的身份证——告身。

  崔希逸手中拿着一份黄麻纸告身书牒,走近宋通,慨叹着说道:“六郎堪与此匹配!”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64.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64.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