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_禁宫辞(古风NP总受)
笔趣阁 > 禁宫辞(古风NP总受) > 第五十二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二章

  李真尚的语气虽然淡淡的,李代嘉却听出了一丝不悦,心中一惊,暗想,皇兄是不是不喜欢我和朝臣有私交?便小心答道:“从前在白老师府中见过宋大人一面,他还送了我一只画夹。”说到这里,回忆起两人初见时的场景,不禁露出赧然神色。

  李真尚幽幽说道:“宋疏云出身徽州书香门第,倒是颇有才情,只是性子高傲,还需打磨。朕放他在翰林院中写写画画,也算是为他积攒资历了。”

  李代嘉听皇兄话语中对君子兰颇有抬举之意,心里高兴,问道:“宋大人是翰林学士,他有什么大事要向你禀报?”

  李真尚道:“朕去年曾命他编一册文集以贺新帝盛世,想来文集已成,他便呈上来给朕题注吧。”

  李代嘉轻轻“啊”了一声,心想皇兄登基之后,秦家叛变,四海动荡,说是天下大乱都不为过了,怎么能算是“新帝盛世”?

  这项苦差事,还真是难为宋疏云了。

  两人言谈之间,窗外忽然传来三声轻扣声,跟着响起了三声猫叫。

  李真尚神色一凛,站起身来,朝外间吩咐道:“金大公公,先让宋疏云进来喝杯茶,朕得出去一下。”

  金大公公道:“是!”

  李代嘉默不作声坐在一旁。

  这些日子来,他一直跟着李真尚,一听到三声轻扣和三声猫叫,就知道是李真尚安插在北境的密探来回传情报了。

  自从京城与北境对峙以来,双方互派密探,花样层出,手段新奇。

  李真尚手下的密探将身份隐藏得极深。即使回到了禁宫,也从不在人前露脸。

  他们总像这般在窗外传入暗号,李真尚就会去某个地方单独听取机密。

  皇帝这些日子和李代嘉形影不离,唯有听取密报时才会避开李代嘉。

  李代嘉早已习惯,也知皇兄的猜疑之心甚重,自己知道的秘密越少才越好。

  李真尚径直从侧门出去,手刚碰到门扉,却忽然停住,转身说道:“孝亲王,还请你安安静静待在屏风后面,不要在外人面前露脸。”

  李代嘉道:“你要是担心宋疏云看见我,索性别让他进你的书房喝茶。”

  李真尚微微笑道:“宋疏云是正人君子,叫他看见你,未必会出事,但怕你这小兔宝宝相中了君子兰的堂堂仪表,又会惹出一桩风流债。”

  李代嘉轻轻“哼”了一声,身子往榻边一斜,看也不看李真尚一眼,心中暗道,皇兄真不愧和秦守晏是表兄弟,这满嘴胡话的功夫怕是秦家人的独门秘籍了。

  李真尚本就是故意逗他,朗笑几声,推门离去。

  外间又传来脚步声。

  金大公公引着宋疏云进到御书房,奉上茶水,恭敬说道:“陛下很快就回来,还请宋大人稍作歇息。”

  宋疏云道:“有劳公公了。”

  他的声音,仍与两年前一般清雅如琴。

  金大公公退至门外候着。

  宋疏云独自坐下,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又环顾四周,只觉得御书房窗明几净,宝相庄严,但书案旁的一面屏风显得很是突兀,不由多看了两眼。

  此时,屏风后传来了细微的呼吸声,宋疏云隐约可以看见一个身材苗条的人影。

  近来,陛下御书房里无端端多出一个神秘人,朝中大臣私下早有议论,猜测什么的都有,宋疏云一直都当作是耳旁风。

  如今亲眼一见,才知这神秘人的形状竟如此可疑,难怪引起诸多议论。

  既然此人总是遮头掩面,想来该是哪个后宫妃嫔了。

  宋疏云不禁眉头一蹙,心想,皇帝陛下向来勤于政事,怎么会干出这么荒唐不知礼数的事情?于是撇过头去,不愿意再多看那女子一眼。

  李代嘉也在屏风后,凝神观看宋疏云的身影。

  他很感激宋疏云当年赠他画夹,又为他画兰花灯的情谊,可惜两年前,他去守灵宫时行程匆匆,贴在云月居墙上的那些画不便摘取,如今云月居又成了囚禁哑侍之所,李代嘉不得回去,心中又痛又憾。

  此时从屏风缝隙中窥见宋疏云形貌,见他穿着一身朱红官服,眉目清秀,气质隽雅,清俊风采更胜往昔,李代嘉也暗暗为他欣慰。

  两年未见,虽很想一叙旧日时光,但皇兄方才还嘱咐过不许露面,李代嘉只好装聋作哑。

  谁料,宋疏云那厢喝着闷茶,越想越觉得不妥当。

  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皇帝虽然只是允准一个女子旁听政事,但谁又能保证,这不是一个明君堕落为昏君的起点呢?

  为人臣子,便是要直言进谏,宋疏云又向来是忍耐不住真话的性格,思及如此,放下茶盏,起身严肃说道:“不知屏风后面是哪位娘娘?我朝宫规严禁妃嫔听政,就算陛下和娘娘以屏风来遮掩,不见得能跳出律法之外。圣人有所为,有所不为,宋某稍后亦会向皇帝进言劝说,娘娘不如先行撤去,以免尴尬。”

  李代嘉愣了愣。

  他这个“神秘人”跟随李真尚这么多天,众臣看在眼中,心里都知道不妥,但只有宋疏云敢站出来指责皇帝。

  宋疏云的官职只是翰林学士,在本朝也算不上什么大官,竟有如此气魄和胆识。小小兰花不惧劲风,果然是君子风骨。

  李代嘉不禁一笑,又担心宋疏云待会儿真的会当面叱责皇兄,只好开口解释道:“宋大人,你别生气。我并不是什么娘娘,没有人坏了宫里的规矩。”

  皇兄方才只说不要他前露面,现在他只是出了个声音而已,也不算违背命令吧。

  李代嘉和宋疏云两年未有联络,便是两年前,他俩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想来,宋疏云光靠声音也想不起他是谁,李代嘉说完这话,便要转身回榻上歇息。

  谁料,宋疏云竟神色一怔,脱口而出道:“六殿下?”

  李代嘉顿住脚步,惊讶地转过头去。

  宋疏云迎上几步,行至屏风之前,挺拔的人影映在屏风上,又唤道:“六殿下,是不是你?”语气中满是讶异和惊喜。

  李代嘉心中微动,道:“宋大人,两年不见,原来你还记得我!”

  宋疏云道:“宋某不过翰林学士,不敢称作大人。这两年时常挂念殿下,不知殿下是否安好?”

  李代嘉笑道:“总算……还过得去,劳烦君子兰挂心了。”

  他还以为,宋疏云的“时时挂念”是客气话,其实,自他去了守灵宫之后,宋疏云曾给他寄过无数问候信件,信中满是安慰鼓励之语。

  但守灵宫对孝亲王的监视极其严密,更不允许孝亲王与朝中官员有书信往来。

  所以,宋疏云寄去的信件都石沉大海,久而久之只好作罢。

  李代嘉则根本不知道宋疏云还给他写过信。

  宋疏云不提此事,笑道:“前些日子听闻孝亲王入宫侍奉太后,宋某不便进入后宫拜访,因此疏于问候。没想到今日竟在御书房见到六殿下。六殿下怎么在这儿呢?又何故隔着一张屏风说话呢?”

  李代嘉岂能如实相告?心中一慌,结结巴巴解释道:“我母后……母后这几日病情好转,不需要我在旁后侍候了。皇兄他……他想让我学习一些治国理政的本领,我就一直跟随着他。这几天我身体不太爽利,皇兄怕我冲撞了诸位大臣,就让我躲在屏风后面。”

  这番谎话开始还说得磕磕巴巴,但到后来确实越说越流利,倒真像那么一回事了。

  宋疏云听了,心想,孝亲王还在守孝期内,若不再伺候太后,按理说就得回到守灵宫继续守孝。

  看来,皇帝有心培养孝亲王,不愿意再放他回去,又怕朝中诸臣有所议论,所以才弄了一张屏风,把李代嘉变成了“御书房中的神秘人”,暂时不让诸臣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宋疏云是名门子弟,对礼法规矩颇为看重,但对孝亲王为先帝守孝十年之事,他倒并不那么赞成。

  一来,亲王有协助皇帝治国理政的职能,祖宗从未规定过皇子须为先帝守孝十年之久。

  二来,若皇子真要为父守孝,便在京城太庙守孝即可,为何非得跑去皇陵山守孝?更是闻所未闻。

  所以,当初李真尚一旨将李代嘉遣往守灵宫,人人都道这是新帝排除异己的手段。

  如今听李代嘉语气,李真尚似乎不再让他回守灵宫,反而还有意栽培,宋疏云心中暗暗称赞。

  但闻李代嘉身体不适,宋疏云便道:“孝亲王勤于学习,恐怕没时间问医,久久拖延也不是办法。好在宋某从前也学习过一些医理,可以为孝亲王稍稍把脉。若是病情有异,殿下还是尽早延请太医为妙。”

  李代嘉心中一动。

  自从他服下龙血宝丹后,总觉得气息不稳,体内燥热。虽然没有再昏倒过,但也十分忧虑。

  偏偏李真尚总说这是正常现象,李代嘉也无法问医。

  没想到宋疏云自告奋勇,李代嘉喜不自胜,忙撸起袖子,将左腕从屏风侧边伸出来,说道:“有劳宋大人了。”

  宋疏云道:“常言道望闻问切,殿下为何不展露面容,好让宋某望一望你的面色如何?”

  李代嘉眼巴巴举着手腕,万分为难道:“我……我先前答应过皇兄不会在人前露脸,如今露个手腕,已是十分不该了……”

  宋疏云听李代嘉与皇帝有约在先,不疑有他,拱手行礼,郑重说道:“宋某要冒犯殿下了。”

  说罢,一手轻轻捧起李代嘉的左腕,另一手搭上了脉搏。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65.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65.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