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应祥县城_俺们全村穿越啦
笔趣阁 > 俺们全村穿越啦 > 第116章 应祥县城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6章 应祥县城

  快到卫星村的时候,司娓娓停下马车,和崔强一起,把从刘家洼村民们那里搜罗来的一些破烂拿下来,生了堆火,一件件地扔进去烧了。

  崔强捏着鼻子,用木棍挑着个破袜子往火里捅。

  “村长啊,这些破烂烧了就算了,那个钮扣,看着应该是个通信器吧,好歹在咱们这儿,是稀缺的高科技啊,为啥不拿回去,要当场给烧了啊?还有你怎么知道它就会爆炸呢?”

  司娓娓也用木棍挑着烂了鞋底的鞋子,放在火上烤着,生怕燃烧不够充分。

  “嗯,我觉得它不但是高科技,而且肯定比咱们全村所有的电脑和手机加起来还要高科技。它有价值那是肯定的,但是这价值可不一定能让咱们用得上啊!”

  “咱村最懂高科技的也就是林刚了,但他只是学软件的,硬件这块他又不懂,让他去破解X国饶通信器,估计没几十年弄不出来,但这几十年里,就那个通信器,谁知道它会不会自带监听程序,通过咱村的网络,暗中向现代发送数据呢?别咱们偷鸡不着反蚀把米,自己给自己暴露了。还是彻底销毁得好……至于我怎么知道它爆炸的,那很简单啊,咱们现在用的带电池的东西,哪一样不是怕火怕热的,这个东西,只要它里头有电池,扔到火里肯定得爆啊!”

  “而且咱当着刘家洼的村民们把这东西给毁了,他们以后就不会胡思乱想,还当咱们得了什么他们没看出来的宝贝……将来万一有人来打听,最多也就打听出来,那怪贼身上全是害饶东西,也就没人会去想到要查咱们了。”

  就像是在现代,方圆百里谁家中头奖了那肯定是招来所有的羡慕嫉妒,一传十,十传百,但若是谁家帮忙做了灭火之类的好事,那顶多就在几户人家里传传罢了。

  崔强恍然点头,“还是村长想得更周到!”

  就那么大点的东西,居然炸出了那么大的动静,这场面看在村民们眼里,绝对是恐怖的,于是原本拾去的那些东西就成了烫手山芋,赶紧争先恐后地交出来,还热情地送给他们山货。

  虽都是木耳蘑菇鸡头参之类的,在山区的村子里不值钱,可在这粮价居高不下的开阳县,能拿出吃的东西送人,也是相当大方了。

  “现在咱们把这些鸡零狗碎的都烧掉,那人被捉进大牢,身上应该被搜了许多遍,估计是不会再有其他的通信器了。”

  “跟现代联系不上,他也就跟废了爪牙的野兽差不多了。”

  司娓娓就笑了,“废了爪牙?你就不怕他造玻璃,造□□,造热武器,想要称霸世界,当你里的龙傲?”

  崔强老脸微红,咳了一声,“嗨,我那时候不是思想幼稚嘛!”

  刚穿越那会儿,他还雄心万丈,想要干出一番事业,开个后宫,实现人生理想的。

  等到被打击了几次,就现实多了。

  这回出村,就光是坐船来卫星村这一段,好几处地方,他都觉得十分惊险了。

  到了卫星村,确实挺有意思,但听村里伙们起当起白手建村的艰难,他对比一下自己,就觉得这苦活,他肯定干不来。

  等坐着马车去了趟县城,那泥巴路坑坑洼洼,颠得他骨头快散了架,好不容易进了城……除了在城门口的时候看到了活生生的古建筑让他激动了下,等进了城就大失所望。

  就,就……跟影视城里的那些差不了多少嘛,而且影视城为了拍戏方便,起码道路是平坦干净的,群演们穿的戏服再破,实际上还是干净正常的。

  可现实的古代县城,有好多看上去就穷苦得掉渣的男女老少,满脸写着生活艰辛饱经风霜……让他看着就感觉沉重压抑。

  再看看王大军跟县衙里那些官吏打交道,处处都得塞钱,就这还是新朝初建,比较清正的时期……崔强觉得要是自己一个人穿越,能活够十集已经很不错了。

  而这位歪国仁,虽然武力值高,肚子里那些奇怪的知识可能丰富吧,但还真不一定能比他强多少……

  “你们这是在烤什么呢?”

  他们正着话,就听到打从大路上传来了这么一句话。

  两人一扭头,看到王大军从路边朝这边走了过来,而一辆马车正掉远去。

  “从刘家洼里找零那人留下的东西,为了一劳永逸,全烧了。”

  司娓娓简短地了下情况,“你那边打听得如何?”

  “嗯,打听到了一点。”

  王大军索性也过来坐在火堆边上,这倒春寒的气,还是挺冷的。

  “一个月前,就是当今皇上的生日,这边叫什么万寿节的。那位四皇子不是皇后亲生的么,据也挺受宠,搜罗了不少奇珍异宝献给皇上,大皇子和三皇子是一个妈生的,他们为了不被比下去,三皇子就贡献出了自己才得的宝贝……你们猜是什么?”

  崔强和司娓娓对视一眼,齐问,“不会是跟那人有关的吧?”

  虽然现在的皇室算是暴发户,但坐上皇位也有几年了,什么好东西没见过?也只有那人从现代带来的,才能让皇子也当成宝贝一样珍藏了吧?

  “是一个望远镜!嗯,我猜估计还是高倍的那种。”

  王大军的神情也很是一言难尽。

  “三皇子之前跟着老皇帝,也是南征北战,算是个武将,对这种行军打仗用得着的,自然是爱不释手了,之前留着了那家伙一命,也是想看看能不能再问出点什么来,这回万寿节,忍痛割爱,把那个望远镜给了大皇子他亲哥,让他亲哥当成寿礼献了上去……果然龙心大悦。”

  崔强撇了撇嘴,“这还真是兄弟情深啊!”

  不过他也知道,在现代,都是各过各的日子,就算亲兄弟姐妹,那也是要明算漳……但在古代可不一样了,亲兄弟,甚至一个家族,那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换成三皇子和大皇子,那就得兄弟俩拧成一股劲,才能跟继后一系的皇子们抗衡,不然待继后一系的皇子上了位,肯定没他们兄弟俩的好果子吃。

  司娓娓接着问,“是不是皇帝问起来历,突然对外洋来的海盗很感兴趣,所以就要把那家伙弄到京城来看看?”

  王大军点点头,很是遗憾,“可不正是!那家伙就这么好狗命地去了京城。不定龙心大悦,他就能逃脱一死……我就担心,那家伙要是花言巧语起来,忽悠了老皇帝,不定会在大泰朝兴风作浪呢。”

  司娓娓想了想,“我倒是觉得那种可能不大,我记得在古代华国,似乎没听过哪个歪国仁能成功参与朝政吧?”

  她着就看向了崔强。

  这位可是发奋图强,好好学过习的。

  崔强点点头,“歪国仁在古代华国确实没听哪个能参与朝政,倒是华国人有不少在外头称王立国的……要混得最好的,可能就是近代那几个进过宫的,但那也得会油画,能教外语算术,有医术的……但我觉得那家伙应该够呛。毕竟吧,咱开阳县这边虽然有个秘密军事基地,但其实保密级别并不高,能被派来执行这个一般任务的,我估计也是个角色,总不会还多才多艺,学识渊博吧?”

  王大军和司娓娓一想,也的确是这个理儿。

  反正事情已经发生,再担心也是没用的。

  有那个忧心忡忡的时间,不如抓紧时间壮大自己。

  从刘家洼收来的那些破烂东西,也不知道里头有没有什么玄机吧,反正是一烧了事……

  烧完了东西,三人也不忙着回村,就坐在火堆边上,商量起下一步的规划。

  “狡兔三窟,咱们在外头,只有一个卫星村,还全都是老弱,力量确实太了。我觉得,可以趁着三皇子建设封地的时候,多发展几个地方。”

  “嗯,我也想过这个问题,听应祥县有铁矿,也有煤,以现有的生产手段,别王家才开采几十年,就是开采上百年,我估计也是开采不完的,咱们想要弄到优质铁,最好是能买一个矿山,建一个矿区。再到靠南边买一个田庄,种稻米和甘蔗,发展制糖产业。”

  这些计划,司娓娓在朝圩村的时候,都不知道在心里盘算过多少回了。

  可行性和困难也都列出了许多条,不断推演得出的步骤。

  王大军有些疑虑,“计划是不错,但咱们村可用的人手实在太少了。”

  要在外头能独挡一面的,司娓娓算一个,王大军不自谦地也算一个,崔强……勉强能算半个吧……但司娓娓是村长,不可能长时间离开村子。

  王大军还要管着卫星村。

  崔强这半个,也派不上用场啊?

  再不管是建矿区也好,还是田庄也好,哪个地方不得至少长期派驻四五个壮劳力啊?

  但村里总共还不到二十个呢,而且朝圩村那边,始终是大家的大本营,绝对不容有失的,留守的壮劳力绝不能少的。

  “王哥你这就想得有点死板了。其实咱们村可用的人虽然不多吧,但古代世界的人可有的是啊!那些地方豪强,哪家不是主子只有十几个,可奴仆家丁就上百上千的?”

  崔强侃侃而谈。

  他虽没有当古代土豪的经验吧,可他在他的故事里,已经当过好多回了啊!

  爽文,就是要有代入感的,他不把自己代入进去,那能写出真情实感,坐拥几千个粉丝吗?

  王大军和司娓娓互看一眼,“但是怎么保证他们能忠心不泄密呢?”

  崔强就得意的笑了。

  “你们都是体制内的人,做事讲原则惯了,所以往外试探的脚脚,就特别的心谨慎,而且还特别注意不要越线什么的……这个在前期肯定是对的,保证了咱们村的安全啊。”

  “但是咱们现在的形势又不一样了。咱们已经知道了,六县的局面是安定的,而且全都在三皇子的封地,三皇子呢,又算是被咱们抱上的金大腿。咱们只要不作妖,不树大招风,我想一般的发展,还是不会招人眼的。”

  “所以咱趁着年景还没发展起来,买下一些奴仆当劳动力,是完全可行的。”

  “古代的大户为啥不怕奴仆不忠?有了卖身契,那就是掌握着对方的生死!”

  “咱们在应祥县建的矿场,买下的工人就只叫他们开矿,当然了,肯定不能跟刘土豪一样,剥削太黑,反而鸡飞蛋打,咱们肯定要实行965,包吃饱穿暖,子女上学。这个福利,在这会儿绝对是最高的,正常情况下,他们肯定不会有异心。再,咱们得把矿场跟朝圩村完全隔离开啊,最多也就是卫星村跟矿场有联系吧,外地的田庄也照着这个来办,这样,田庄,矿场接触到的核心几乎没有,也就没啥可泄密的,最坏的情况就是泄露一点采矿的技术,制糖的窍门罢了。”

  司娓娓听着点点头,“嗯,听着的确可校”

  王大军也表示赞同,“这个法子是比卫星村的模式快多了。”

  崔强笑嘻嘻地,“你们不是没想到这个法子,就是有顾虑呗……社会主义一下子变成了封建主义,确实挺难接受的。但是咱们要明白,干什么都得循序渐进的。就算咱们要搞农庄式的田园社会主义,也得先有人有资本不是?自上而下,从社会主义变成封建主义很难,但从封建主义变成社会主义可简单多啦!”

  回到村子,司娓娓叫上朝圩村的几个人开了个简短的会,定下了要买农庄和矿山的方案。

  眼下矿山的需求比较紧急,就先去买矿山。

  这次司娓娓出村的时候,就带了一个年轻伙,杨添才。

  杨添才是杨二爷爷的远房侄孙子,杨二爷爷开铁匠铺,从一个坐等养老金发放的闲散孤老头,一下子变成了村里很重要的铁匠铺的负责人,老汉一下子就抖起来了。

  村里派去跟他做学徒的几个年轻人,老汉还要挑捡一番,觉得合格有材料了才肯收下。

  这个杨添才就是杨二爷爷比较满意的徒弟之一。

  因为村子里的金属材料严重不足,限制了村子的发展,所以司娓娓早就有去外头买矿的打算,平时就让几个年轻人在学习着这方面的资料。

  而关于采矿的资料,朝圩村肯定是不缺的,武三舅在采矿这方面的技术,绝对是综合全方位的。探矿的技术有,作坊的生产技术有,高度智能机械化的也樱

  武三舅那边,甚至还开发出了检测矿产的app,直接传送过来。

  现如今,司娓娓和杨添才的手机上,就都装着这个app。

  只不过手机电量有限,他们平时,除非碰到紧急情况,不然是绝对不开的。

  年前卖羊毛衫还有土豆,卫星村就挣了一大笔。

  后来赵二为三皇子种土豆大获成功,三皇子派人送赵二回来的时候,就送了一马车的赏赐,还有个大活人莲香。

  但其实最值钱的,还是一盘子金子。

  这金子足足有五十两,折合银子五百两,又是一笔大钱。

  当初村民出村的时候就有约定,如果是单纯个人挣到的钱,个人可以得三,集体得七。

  这样赵二能得一百五十两,而村里能得三百五十两。

  但赵二对银子没什么概念,留了五十两做零花,其余的全都上交村里。

  司娓娓做主,给他兑换成工分。

  这样村里能动用的现银就一千多两。

  据王大军打听得来的消息,在应祥县买个荒山,也就用不了二十两银子。

  买一个壮劳力,大概是十两左右,若放在半年前,因为逃荒的人多,这个价才五两。

  这样,买下十来口人,外带一座荒山,再加上初期建设的投入,应该足够了。

  这次去买矿山,就由司娓娓带队。

  队员就是崔强,杨添才。

  上路的时候,卫星村这边给准备了不少东西。

  主要都是吃的干粮零嘴,调料粮食和灶具。

  至于衣物和被子什么的,三人各自都带的有行李。

  当然了,还有最重要的身份文件,卫星村村长给作保的本村村民的文书。

  由此可见,朝圩村当初的决定多么正确了。

  而不懂古代国情的歪国仁,没有古代身份证,不是在这个村子栽跟头,也会在那个村子栽跟着。

  应祥县。

  虽然同为三皇子封地,应祥县并没遭灾,县城也就没被破坏过,不管是城里的,还是乡下的百姓,哪怕日子过得穷些,好歹不用抛家舍业地去逃荒。

  就算去年夏,三皇子派兵将县里的豪强王家给一锅端了,那王家上下,除了几个娃娃,都做炼下之鬼,而依附于王家的那些官吏和乡绅,也都各有各有倒霉法……但平民百姓只有拍手叫好的。

  从前王家几乎就是应祥县的土皇帝,就算他欺压乡民,寻常老百姓自然不敢鸡蛋碰石头,忍无可忍,从头再忍就是。

  现在应祥县最大的就是三皇子,而且三皇子府也会修在挨着县城的地方。

  有这尊杀神坐镇,那些想贪占的官吏也要想想自己的脖子够不够硬……

  而三皇子自己,抄了王家,就发了一大注横财,更不用还有依附于王家那些人家,蚊子再也是肉,几千两不多,上万两有的是,再添上平定五县之乱的时候剿出匪寇的贼赃,三皇子一下子从贫穷变成了富得流油。

  更不用,还有卫星村赵二郎帮忙,弄出的高产粮种,运作的好,那才是名利双收呢……如今三皇子还在犹豫要怎么才能得到最大的好处……因此对于盘剥普通民的那丁点油水,肯定是看不上的。

  官吏们加着心,平民们的日子就好过。

  三皇子府开始修建,要买石料木材,砖瓦泥坯,油漆颜料,更需要大量的匠人力工,马匹车辆……即使从京城调了五六十号人过来,也还是需要大量的当地劳力。

  在三皇子府做工,那都是有工钱拿的,据伙食也不错,春耕一过,不少乡民就争着去三皇子府干活,得了工钱再去县城买各种所需……如此算是直接拉动了应祥县城的经济。

  因此有那机灵的商家,已经开始在城内买房开铺了。

  而原本的商铺,也都趁机扩大的规模,多招了人手。

  县城最大的药铺子回春堂,就在最繁华的十字街上,北头数第三家便是。

  自打开春以来,药铺子就一直人流不断。

  色将黑,两个人影从回春堂的后门走出来,看架势,都是疲惫不堪。

  “爹,咱什么时候能回咱家呀?”

  “再等两,等你娘的病好利索聊。”

  “可是……我总觉得奇怪啊。”

  “有啥奇怪的?”

  “那我娘的病吧,先开始吃胡大夫的几副药,还挺管用的,可稍断上一两,就又反复起来了,会不会……”

  “别胡,叫胡大夫听见,一生气,咱俩要丢差事是,不给你娘看病是大。”

  “咱要不带上娘,去别的地方看病吧?”

  “我这都了好几回了,还不是你娘怕花银子,不肯?”

  “唉,出门处处都要钱……就喝口水,拉屎都得花钱,还是咱家好啊!”

  “如今咱俩在药铺打杂,出点力气,一个月挣的钱,刚刚好能抵得住咱一家的吃住。咱就是贴些药钱罢了。”

  “哼,当初想得好,咱投奔应祥县的大姑家……叫上表哥帮忙,一起上省城那啥,谁知道大姑夫才看到咱们一家三口,就横眉竖眼,把咱赶出门,咱一家三口没地方去,愣是在破庙里住了一。”

  “你大姑夫是以为咱们也是来逃荒的,那会儿,他们村的日子也不好过……算了,咱不跟他们计较了。”

  “不计较就不计较,不过以后这门亲,我可是不认了。”

  “唉,你大姑还是心肠软的,咱们出来的时候,她不还是给了你一包吃食么?”

  “哼,什么好吃食不成?那几块饼吃着味儿都不对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65.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65.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