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时间不等人_从夷陵掩护刘备撤退开始
笔趣阁 > 从夷陵掩护刘备撤退开始 > 第59章 时间不等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9章 时间不等人

  诸葛亮开门见山道:“恰逢岁首,难得大家都回成都来。南中叛乱已久,在座诸君大都曾在南中任职,或与南人打过交道,对于南中问题,想必都有自己的见解,我希望能多听一听诸位的看法。”

  又道:“我先说我的想法。吾欲南征久矣,无奈夷陵败后,国中兵微将寡,无力为之。如今一年多过去,国家已稍稍恢复了元气,又与东吴结为盟友。东吴也表示,已放弃通过交趾太守士燮遥控南中叛夷,因此,我军南征已再无后顾之忧。”

  “春耕之后,便是南征之大好时机,吾欲亲率大军前往,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丞相府参军马谡道:“我支持丞相的意见。说来惭愧,我虽曾任越嶲太守,却因蛮夷作乱,杀害汉官,阻断道路,竟从未去过邛都上任,此太守当的实在是有名无实。”

  “以我之了解,南人不服汉人久矣,南土广袤,山多林密,多有瘴气,若想要武力征服,实在困难,除非大开杀戒,但此非仁者所为。我的建议是,应采取攻心之策。兵战为下,心战为上,力求收服其心,方为上策。”

  “哼,收服人心?谈何容易。真乃书生之见。”王连听完马谡的话,发出了一声冷笑,摇头道:“依老夫看,这仗根本打不了。”

  马谡问道:“如何打不了?”

  王连道:“吾任盐铁校尉多年,深知天下之事,无不在一利字。在我看来,要打仗,首先要算账,有利可图,方可为之。”

  “即便取胜,南中不毛之地,偏远难行,何利之有?南人野蛮,不事农耕,税赋安出?”

  “若今日平之,明日复叛,还需派职官,驻兵马,耗费之巨,难以估量。若国中富裕,倒也无妨一试,如今我国如大病初愈,刚有起色,实在没有本钱去做这蚀本的生意。”

  “更何况,丞相荷国之重,实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望丞相三思!”

  王连的话,触及问题的根本,听得诸葛亮频频点头。他现在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如果南征胜利只能得到大统一之虚名,却又要加重国库负担,确实应该三思而后行。

  赵云道:“文仪之见,洞若观火,云佩服之至。吾乃一介武夫,不通盐铁之利,只从用兵之角度,说一说我的看法。”

  “南中土地广袤,地形复杂,叛夷各成一派,兵势分散,若想毕其功于一役,需数路人马同时出击,多线作战。而我军目前的兵力有限,防守有余,进攻却稍显不足,因此,现在并不具备南征的条件,还需要时间养兵。”

  “但今日不讨,不代表明日不伐。短期无利,不代表长期无益。否则将来大军出征北伐,蜀中空虚,南人必蠢蠢欲动,劫掠我后方。届时又不得不派精兵强将驻守于南方,于北伐徒增后顾之忧耳。此中之隐患,绝非一个利字就能算计清楚的。”

  说到这里,赵云向王连微微颔首,表示对言语冒犯的抱歉。王连亦以微笑回应。

  赵云继续道:“因此,依我之见,目下应当迁延时日,休养生息,一年之后,待大军练成,再讨伐之。”

  赵云发言完毕,庲降都督李恢马上道:“我就是南人,我同意赵将军的意见。短期看,南征的确无利可图,但若放眼长远,南中亦富有矿产,南人亦骁勇善战,若能妥善用之,于我北伐大业,实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参军张裔、杨仪也表示,同意赵云的意见。

  如果这个时空之中没有周默,

  这个会议开到这里,大概也就快要结束了。

  马谡、王连、赵云、李恢四人的发言,除了马谡的有点水之外,其余三人,各有见地,已经将问题分析的比较透彻了。

  诸葛亮最终也是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务农植谷,闭关息民,整整一年,直到来年春天,才亲率大军南征。

  这个决定,以当时历史中的情况来看,不可谓不正确。

  周默听完众人的讨论,平心而论,也觉得很正确。

  但他却没有表示赞同。

  反而是心急如焚,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因为,他知道一件别人都不知道的事情。

  那便是,今日在场的诸位,不管是年迈的王连,还是年轻的马谡,在未来十年时间里,都将陆续去世。

  王连,病逝于一年后。

  赵云,病逝于五年后。

  张裔,病逝于六年后。

  李恢,病逝于七年后。

  马谡,四年后兵败问斩。

  诸葛亮,病逝于十年后。

  杨仪,诸葛亮死后与魏延内讧,被刘禅流放,自杀。

  而随着诸葛亮的去世,蜀汉将再无一丝一毫的翻盘机会,之后的时间,只是苟延残喘罢了。

  周默真想站起来说一句,诸君啊,时间不等人,你们的阳寿不多了,咱们必须赶紧啊!

  但这话要是直接说出来,别人不把你当疯子才怪。

  周默摸着下巴,苦苦思索。

  诸葛亮见在场只有周默没有发言,心中颇为奇怪。往日都是他最积极,今日怎么一言不发?

  便问道:“思潜,你今日为何沉默不语?若是有什么其他想法,也不妨说出来给大伙儿听一听啊。”

  周默想了半天,才道:“我只是想,方才赵将军所说兵力不足的问题。可是,李正方有兵啊,为何不调李正方回来?吴蜀已经结盟,东边也不需要那么驻守多军队了啊?”

  听到周默说起李严,诸葛亮不由得叹了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

  王连见诸葛亮不愿说起此事,便接过话来道:“在座诸君都知道,先帝遗诏,命李正方督永安,统内外军事。当时荆州吴魏激战,局面纷乱,故先帝调蜀中剩余的大部分兵力前往,共有大军三万余,皆归他所统领。”

  “不久前我国与吴国达成联盟,约定共同裁撤边境驻军。丞相便给李正方写信,欲将他调回成都来以备南征,只留少部分军队镇守永安即可。”

  “没想到那李正方却道,东吴两面三刀,不可不防,又以先帝遗诏作为挡箭牌,拒绝了丞相的提议,一兵一卒都不会调回成都。可既然吴蜀需要同时裁撤边境驻军,他在永安也没有理由继续待下去了,便提出,要带大军去江州驻防。”

  “可江州内陆之地,并无敌国接壤,也无蛮夷叛乱,哪里需要这么多军队驻守?”

  “丞相感念先帝之恩,不愿与他发生冲突,以伤先帝之明。所以,他李正方的军队,便只能是他李正方的军队了,我们也只能另想办法了。”

  本站网站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64.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64.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